私域流量是近兩年來年最火的一個營銷詞匯,反映出企業對市場預算合理化、運營精細化以及轉化效果明確化的剛需。
不過,私域流量的產品載體應用最廣的是個人微信號和APP,咋看之下,小程序似乎與私域流量關系不大,但仔細深究后又不難發現,私人微信號本身賬戶所有權也并非屬于個人,私域流量本質并不是看是否搭建在自己的平臺上,而是看運營者離用戶是否足夠得近,能夠隨時低成本、高效的觸達。
因此,小程序與私域流量、與電商(零售)之間的脈絡還需要總結。
一、為何移動互聯網APP時代,私域流量幾乎全軍覆滅?
從本質上來看,私域流量是把流量沉淀到自己的平臺里,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自己平臺的最佳形態就是APP。
所以問題來了,如果企業要搭建APP,需要面對幾個逃不開的問題:
(1)開發APP的高昂成本;
(2)推廣APP的難度和高昂成本;
(3)保證消費者持續使用。
當移動互聯網迎面而來的時候,很多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第一反應就是做一個APP。相比PC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由于有了更好的基礎設施、更多的人才,完成一個APP并非難事。
本質上,APP還是一個站點,只不過表現形式和技術實現方式從PC互聯網的網站升級成了需要適配iOS或Android系統的應用程序。APP開發雖然不難,但成本不低,一個APP的開發成本動輒幾萬元,甚至幾十上百萬元。
后來隨著網站的建站已經規模化和標準化,一個成熟網站基本幾千元就可以輕松實現,但解決了開發問題還只是開始,面對市面上上千萬個APP的競爭,如何將自己推廣出去,成為企業APP推廣不可逾越的鴻溝。
造成APP推廣成本高昂的核心原因有以下兩個:
(1)推廣APP的渠道非常有限。
在智能手機上,尋找APP的最佳入口是應用商店,其次是搜索,然后才是其他流量平臺。在如此有限的入口,有上千萬個應用在搶奪用戶的注意力,競爭的白熱化程度可想而知。
(2)每個應用的安裝和下載成本很高。
目前主流APP的安裝包大小普遍高達幾十MB甚至上百MB,這無形中會增加用戶下載的心理障礙,用戶考慮的因素有流量、手機存儲占用、性能影響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用戶的決策成本增加。
因此,以APP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1.0時代,終局是成就了少數幾次超級APP,而普通企業在APP上打造私域流量池的努力幾乎付之東流。
二、為何每個企業都應打造自己的小程序官網,沉淀私域流量?
微信小程序的到來,把移動互聯網帶到了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小程序互聯網時代。
小程序誕生于2017年,并不算是一個太新生物種,但許多人至今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項技術可能給整個互聯網帶來的顛覆性影響,甚至還在糾結于小程序和APP孰優孰劣這個問題。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小程序和APP并無二致,我們可以把小程序看成是APP的升級版,即輕APP,就相當于移動互聯網新一代的網站,承載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內容。
在小程序時代,私域流量的崛起重新成為可能,因為小程序解決了APP在移動互聯網1.0時代面臨的問題,具有以下核心特性:
1.開發成本低,可以標準化開發;
2.用戶用完即走,沒有下載成本;
3.入口豐富,推廣成本大幅降低;
4. 方便分享和收藏,比APP留存率更高。
首先來看開發成本,開發一個小程序相當于開發一個Web版的APP,可以這樣通俗地理解,相當于在手機上開發了一個在PC上的網站,只不過運用了通用的Web開發技術(HTML、CSS和JavaScript),并加入了適配智能手機的響應式設計,讓它不論看起來還是使用起來,都更像一個APP而不是一個網頁。
而且,小程序具有跨平臺的優點,不需要針對iOS和Android平臺分別獨立開發,開發一套程序就能支持多個平臺,開發成本極大降低。不僅如此,小程序開發采用的是非常成熟的Web開發技術,原來做Web開發的團隊非常容易上手,因此小程序一誕生就具備了廣泛的開發者基礎,這也能讓它更快普及。
另外,APP開發難以實現標準化,而小程序克服了這個難點,跨平臺通用的底層架構讓小程序更容易進行標準化開發和部署,從而可以將小程序的開發成本從APP的幾萬元降到幾千元的大眾消費水平。
除了解決了開發成本的問題,小程序的推廣成本相比APP也有了極大降低,體現下面幾個方面:
(1)小程序無須下載,用完即走,不會占用手機內存空間,這樣可以大幅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
(2)相比APP,小程序的留存概率更大,除了有更多的流量入口,還可以在線上和線下(通過小程序碼)不斷喚醒小程序。由于有了微信,小程序天然就具備了社交屬性,更容易在微信中分享和收藏,而基于好友關系的分享,不論是微信一對一聊天還是朋友圈分享,都天然具備熟人推薦的信任屬性,因此提供優質內容的小程序更加容易被分享和收藏。
三、小程序的機會能一直長期存在嗎?
小程序本身不屬于一個中心化平臺,而是去中心化開放生態,對于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小程序的機會依然長期存在,理由如下:
(1)首先,小程序流量入口越來越多,獲取越來越方便。在微信首頁小程序下拉桌面,按使用歷史由新近至老舊排列,使用頻次高的小程序往往被用戶收藏為我的小程序,隨時在首頁下拉頁面打開;使用過小程序在搜索之中優先呈現;小程序在微信之中可以作為懸浮而存在;在安卓手機用戶那里,小程序還可以添加至手機本地直接作為輕APP使用。
(2)其次,與以往在超級APP多次投放廣告獲客的模式不同,小程序(不占內存)用戶一旦留存很少會流失,從而能轉化為開發者、運營者自己的存量用戶,并且用戶只要使用小程序往往登錄微信賬戶并留下電話等個人信息,進而成為企業的全渠道用戶,相當于平臺自身的用戶池或者數字銀行,甚至可以說,只有小程序是比企業自建APP更理想的涉及到用戶全鏈條、全觸點的全渠道管理工具。
(3)第三,目前平臺本身并沒有向小程序用戶抽取傭金或者推出流水分賬的方案出現,就從互聯網巨頭在小程序生態層面的戰略博弈維度上,伴隨支付寶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以及今日頭條&抖音小程序、360小程序紛紛推出,小程序多元化競爭格局直接促進小程序在企業端的普及和繁榮,這些流量將會逐漸向企業級小程序開發。
當然,在流量紅利消褪,巨頭爭奪存量的大環境下,企業仍要思考如何盤活現有流量并運營私域流量工具進行有效的變現。
但很多中小企業并不知道怎么運營小程序?這就少不了生態服務商為他們提供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而他們本身的賦能理念和體系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