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新冠防護藥物公益互助小程序上線。一張綠色圖片在朋友圈迅速傳播。打開圖片,掃碼進入程序,能看到我需要藥和我有多的藥。通過這條橋梁,大家能夠看到彼此,及時互助,解決燃眉之急。小程序上線兩天,反響熱烈,發布的求助信息超過了一萬條,每小時都有超過十萬用戶進入。(12月22日 深圳新聞網)
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通過小程序送藥求藥的故事。有的援助者為了把藥送出去,打了十幾通電話,收獲了聽到謝謝最多的一天。有的求助人收到藥品時會為對方準備一點兒禮物,通過贈送自己家鄉的土特產或者家中多余的其他抗疫藥物向對方表示感謝。還有許多熱心網友為互助小程序提出了完善建議,比如優先顯示家中有孩子、孕婦或老人的求助者。作者認為,這種陌生人之間的藥物互助體現了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守望相助。
除了基于小程序互助送藥時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筆者認為我們也應該看到小程序快速上線體現的科技中的人文關懷。
12月7日,國務院提出新十條。隨著防疫政策的改變,一時間,感染人數迅速增加,各類防疫用品被瘋搶。布洛芬等衛健委推薦用藥,更是一藥難求。一方面,藥物短缺情況確實存在,很多人都有對藥物的需求;另一方面,許多人反映真正感染時用藥量不大,痊愈后有藥物剩余,并且愿意分享藥物,幫助他人。《人民日報》等媒體機構,也發布消息鼓勵市民互助。將求助者與援助者連接起來是社會提出的現實需求。新冠防護藥物互助小程序的及時上線正是對這種社會需求的迅速回應。
對比零零散散的網上求助,系統化、標準化的小程序,能夠獲得更大的曝光量,集合更多求助者和援助者的信息并且設計更人性化的信息整合與篩選模式,保證優先看到距離更近,情況更緊急的信息。集成程序有更大的傳播能力,更高的風險承擔能力和更強的自我優化能力,顯然更能滿足連接求助者與援助者的社會需要。
此外,小程序的設計細節,也體現了公益科技產品的人文關懷。為確保互助藥品真正幫助有需求的人,小程序限制了藥品清單,只能選擇衛健委推薦的抗疫家庭常備藥,且對求助藥品數量作出限制,比如布洛芬最多只能求助4顆。同時,小程序采用實名登記制,保障求助與援助信息的真實性,并設置虛擬號碼保護雙方隱私安全。開發者的自述中說到希望它是克制的、安全的、有邊界的。
作為公益科技產品,這樣的小程序并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它作為橋梁幫助的許許多多的人,解決的實實在在的問題,就是科技向善最好的證明。
當然,小程序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陌生人分享的藥物如何保證其安全性,如果吃壞了怎么辦?這是藥物互助小程序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現實生活中藥物共享的隱患。
總的來說,新冠防護藥物公益互助小程序的及時出現猶如雪中送炭,它為人們的互助提供了交流平臺,在科技中盡顯人文關懷。抗疫之路道阻且長,大家仍需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相信藥物緊缺問題會隨著供需天平的逐漸平衡得到緩解,也相信我們能夠一起度過這個冬天。
(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