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懂懂筆記
說起微短劇,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
相比傳統網劇冗長的劇情,微短劇最大的看點,是時長短、高濃縮,順應了當下用戶娛樂時間碎片化趨勢。其故事題材多為贅婿、霸道總裁、穿越、重生等看似夸張、無厘頭,但卻非常上頭的虛構內容。
正因為這類微短劇制作上并不講究劇情邏輯,不重視拍攝手法,置景道具粗制濫造,甚至被稱作電子榨菜——缺乏營養、卻能讓不少網友欲罷不能。
《經濟日報》報道,今年芒果TV單部微短劇播放量,就已超過6億;快手平臺的微短劇,日活躍用戶也增長到2.6億。可見,微短劇已然呈現井噴發展,同時也跑出了新的創業風口——小程序短劇。
顧名思義,小程序短劇,指的是將本該投放在短視頻平臺上的微短劇,搬到獨立小程序上,供用戶觀看,并在付費點播之余,衍生出廣告投放、代理分賬等多元變現手段。
有娛評人嘗試在小程序的搜索框內輸入短劇一詞,竟找到超過200個提供微短劇的觀看服務的小程序。
那么,當電子榨菜微短劇遇上了即用即走的小程序,將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短劇創作團隊、運營者為何放著坐擁上億用戶的短視頻平臺不用,非要另起爐灶?
變現手段更靈活?對小程序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其所沉淀的,是一個私域流量池。要想從零到一,運營一個小程序,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那么,將微短劇搬到小程序上之后,運營機構該如何獲取流量呢?
答案自然是從公域流量池當中引流。
張旭(化名)所在的創業團隊,運營著一個微短劇小程序。據張旭透露,目前,幾乎所有微短劇小程序的引流方式都是相同的,即在主流短視頻平臺上,投放微短劇的片段。
一旦用戶被投放的片段吸引,點擊相關鏈接后,就會跳轉到獨立的小程序上觀看更多的劇集。換句話說,就是花一筆推廣費用,從坐擁上億用戶的短視頻平臺上蹭流量。
既然微短劇頗受歡迎,短視頻平臺也有巨大的流量,并且也有成熟的付費點播機制,機構為何還要費盡心思,開發并運營一個獨立、可投放微短劇的微信小程序呢?對此,張旭的回答是:自由。
運營獨立的小程序,無論是點播收入的分賬、用戶流量的運營,還是微短劇內容的創作投放,都可以脫離短視頻平臺的限制,由小程序背后的運營機構一手把控。
跟短視頻平臺上的微短劇一樣,小程序短劇收入的大頭,也是收費點播,絕大部分小程序短劇收費是1元一集,通常前幾集會是免費的。整部劇看下來,用戶往往要花費幾十元、上百元不等。
張旭坦言,盡管平臺微短劇與小程序短劇定價類似,但在平臺上投放短劇,收益自然要跟平臺分賬。如果將用戶引導到小程序點播,則收益無須進行分賬,全進了運營機構的口袋。
此外,脫離平臺付費點播的規則后,小程序短劇還有更多的點播收費形式,可以逐集付費點播,也可用優惠的價格,整劇買斷。甚至還可以包月無限點播,運營機構甚至可以根據實際的投放情況,制定套餐,提振用戶消費的欲望。
只要短劇的內容足夠爽,公司花費推廣費用,從短視頻平臺蹭到的流量,難免轉化成小程序的私域流量,可以持續不斷變現,同時,還不受平臺的限制,等于是一次投入,長期受用了。
張旭解釋說,以短視頻廣告CPC計費方式為例,一次點擊收費0.2~1元不等。只要用戶被免費的短劇劇情吸引,花錢點播一集,小程序的運營機構即可回本。
除此之外,由于小程序所有權歸運營者所有,因此還可投放商業廣告內容,甚至開放代理,賺取代理費用以及二級點播分賬,從而增加微短劇變現的形式,提高整體收益。
中研普華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有73.3%的國內網絡視頻用戶認可免費內容+商業廣告的消費模式;同時,有半用戶表示,愿意為高質量的視頻內容付費。
換句話說,用戶一旦到了小程序上,無論是付費點播,還是商業廣告,總有一種變現手段,能讓運營機構賺到收益。
不難看出,小程序短劇是微短劇擺脫平臺付費規則、沉淀流量的最佳利器。伴隨著小程序短劇的興起,大量參賽選手相繼涌入賽道,一場關乎收益的廝殺,正在悄然上演。
擺脫中間商賺差價?微短劇經過兩三年的發展,目前行業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鏈路:即內容團隊負責創作、輸送短劇作品;擁有短視頻平臺資源的運營機構,負責劇集的運營、買量投流。
最終收益,則由內容團隊、運營機構以四六、五五比例分賬。
然而,隨著微短劇越發重劇情、輕拍攝技巧,加上小程序短劇的誕生,運營方面擺脫了短視頻平臺的各種限制,運營機構與內容團隊這對原本親密無間的伙伴,開始產生嫌隙,各自暗度陳倉。
除去推廣所需成本,一部點播10萬的短劇,收益通常在30~40萬元,即便以四六比例進行分賬,內容團隊至少拿走12~16萬,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是據廣州一家微短劇運營機構的負責人陸瑩(化名)了解,短劇制作成本極低。
一部100集、每集不到10分鐘的短劇,拍攝、剪輯周期大致在一個月內,由于短劇對拍攝、置景要求并不高,主要投入的成本,幾乎是編導、演員、攝像、后期的工資,四、五萬元已經頂天。
由此換算下來,每集微短劇的制作成本僅需要400~500元,相當低廉。而微短劇最吸引人的,往往是劇情推進。倘若運營機構招募到優秀的編導人才,則短劇內容創作環節,也能夠一手包辦,增加利潤。
現在很多運營(機構)發力小程序短劇,一邊和現成內容創作團隊合作,一邊開始悄悄挖掘儲備優秀的短視頻編導人才,公司最近也在高薪招聘編導。陸瑩表示,短劇用手機都能拍,只要編導到位,機構即可獨攬創作、運營工作。
伴隨著微短劇大熱、小程序短劇風口正盛,運營機構招兵買馬,有短劇編導經驗的人才,薪資待遇自然也水漲船高。目前,在主流招聘平臺上,短劇編導崗位的月薪高達20~30K。
同樣,缺乏主流視頻平臺資源、運營能力的內容創作團隊,也不甘只會投流的運營機構拿走微短劇收益的大頭,轉而琢磨起了小程序短劇,嘗試擺脫有中間商賺差價的現狀。
小程序短劇的引流方式相當透明,都在短視頻平臺投放推廣,蹭流量。短視頻編劇小松坦言,只是簡單投放推廣并無太多的運營技巧可言,門檻不高,內容團隊可輕松勝任。
至于投放短劇的小程序,目前行業內已有大量現成的解決方案。據他了解,一個可實現微短劇付費點播、下滑連播的短劇小程序,開發費用僅需2~3萬元,很多小程序都有現成代碼,讓開發機構改一改不難。
相對獨立、開發門檻低、即用即走的小程序短劇,吸引不少內容創作團隊、運營機構,甚至原本不屬于內容創作領域的創業公司,涌入微短劇行業里廝殺。小程序是否會取代視頻平臺,成為短劇投放主流渠道?
曇花一現的偽風口?有行業人士表示,2022年,是微短劇真正發力的一年。
據《短劇產業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1-9月間,短劇備案量達2792部,約為2021年全年備案量的2倍。
然而,深耕內容創作領域的陸瑩透露,如今,限制著微短劇發展的并非流量,而是劇情內容。根據各視頻平臺發布的微短劇榜單不難發現,當下受歡迎的短劇題材,仍然是甜寵與爽劇。
受限于主流視頻平臺的內容監管,無論是霸總還是贅婿的故事,顯然已陷入高度同質化,難有新的創意:劇情過于夸張、腦洞太大的微短劇注定是無法在視頻平臺投放。
可一旦主流的短視頻平臺成了引流工具,投放在獨立小程序上的短劇,自然也能繞過平臺的內容創作限制,即便故事腦洞再大,劇情尺度再夸張一些,顯然也不成問題。
換句話說,小程序短劇的出現,解開了微短劇內容創作上的枷鎖。
陸瑩坦言,目前,已經在籌劃、等待制作的小程序短劇數量,或許是公開備案短劇數量十倍起跳。畢竟,每一個短劇小程序在投入運營之前,都需有10部以上的短劇作為儲備。
沒有內容創作的限制,大腦洞、大尺度的劇情,是小程序短劇能夠與短視頻平臺一爭高下的最大優勢。像拜金、獵奇一類話題,也可以放心大膽創作。小程序短劇得以流行的基礎,與曾經街邊的野生爽文可謂十分相似。
只不過,小程序也并非內容創作的法外之地。短劇創作團隊尚未大施拳腳,相應的規范也已正式出臺。在今年的11月底,小程序官方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小程序微短劇類內容的公告》。
公告顯示,官方將整治宣揚不良價值導向,發布炫富拜金、渲染貧富對立、鼓吹暴力、通過打擦邊球吸引眼球,以及發布隱晦表現性行為、具有挑逗性的內容,劇情虛假浮夸、題材低俗獵奇,劇中內容與現實完全脫節的短劇內容。
公告同時公布了部分違規的短劇小程序,并進行定向提醒,對于多次提醒仍不整改的,官方將根據違規程度,對相關小程序進行階梯處置,包括能力封禁、下架等。
相信隨著小程序短劇的流行,更多內容監管手段或將接踵而至。而截至目前,在小程序搜索框輸入短劇一詞已顯示:暫無小程序相關結果,顯然官方已經進行了針對性的屏蔽。
結束語或許,想要繞開平臺監管規則,異軍突起的小程序微短劇,只是曇花一現的偽風口。一旦失去夸張劇情支撐,小程序微短劇很難維持較高的活躍度以及傳播能力,在經歷短暫的高峰之后,自然免不了被大眾遺忘。